重庆卫生人才网欢迎您! 会员办理:023-63631020
    手机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训 - 培训动态 - 详情

评鉴创新能力 导引研究方向

来源:本站    日期:2019-12-25    点击次数:

£记者 王潇雨

  “医学科技评价是指导医学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的风向标。要根据发展实际,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反映中国医院和医学院校科技能力的评价体系,导引中国的医学研究方向。”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与2018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在京发布。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现场发布了两项量值报告并进行解读。

  关注科研诚信等热点问题

  2014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团队持续开展“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评价”研究,去年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的概念。这一评价指标旨在强调临床研究在医学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由临床需求引导的医学研究,重点关注科技产出、学术影响、科技条件3个要素。

  “我国科技发展已完成了数量的原始积累,评价体系也更应该关注研究质量的提升。当前医学科技环境也对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要防止人才‘标签化’,人才称号要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要重视科研诚信建设,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必须建立合理的科技评价制度。所以,今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的重点关注方向有:加强诚信建设、坚持临床导向、淡化人才‘帽子’、注重基础支撑等。”王辰强调。

  王辰介绍,此次评价指标中专门对涉嫌重复申报、申请书剽窃、同行评议造假等学术不端期刊论文和科研项目实施5倍减分处理,以进一步完善对学术不端的校正机制。同时,评价体系纳入了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的论文和中国临床指南指标,引导中国临床研究更加符合国际规范,充分体现临床研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此外,还纳入高被引科学家和高被引学者等直接指标,降低人才“帽子”等间接指标权重。

  突出科研平台引领作用

  在王辰看来,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以医院为主导开展的临床研究,在促进医学新发现、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验证医药产品与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完善临床诊疗指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平台布局建设进一步加强: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已覆盖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等21类疾病。中国医学科学院依托北京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设立两家研究院、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设立1个研究基地,依托优势单位成立80多个创新单元,开放型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平台建设是科技创新的工具,因此科研评价侧重完善科研平台的相关指标,综合考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指标,突出科研平台的研究性与引领性。同时,重视科学与工程研究,重视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重视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王辰说。

  据了解,此次评价体系中纳入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等指标,瞄准国际前沿,围绕重大科学前沿,致力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提升;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指标,致力于科学研究应用示范、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纳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指标,鼓励科技资源共享。

  王辰表示,评价体系未来还将持续优化,支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需求,引导医院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鼓励进一步加强评价数据库建设,扩充基础数据来源,并优化流程管理,提升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智能化水平。

  要建立中国特色评价体系

  此次发布的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属首次发布。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在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发挥核心作用。在国家大力开展“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医学类高等院校研究和发展课题经费稳步提升。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深入开展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科技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等改革试点。

  “但目前我国还缺乏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科技水平的评价,存在学科分类评价未充分考虑医学学科特点、评价对象覆盖不够全面等问题,应根据高校发展特点建立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王辰说。

  据了解,我国医学高等院校评价还有不少难点。比如,目前医学院校可分为独立的专业医学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下设二级学院,院系设置无统一标准,涉及学科互有交叉,学科范围差异极大。其次,医学院校直属、隶属关系交错,有院系、科研机构、附属医院、附属研究中心、附属实验室等机构,存在大量合并、改名等情况。此外,大量科研成果署名不规范,给归属认定带来困难。

  王辰表示,此次评价注重科研与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坚持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并重,尊重医学院校自身发展规律与特色,坚守科研诚信底线,激励医学院校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动态竞争的局面,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院校科技评价体系,为国家和区域内医学科技资源配置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为医学院校立足国际,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解决复杂医学问题提供引导。

  此次评价遴选具有医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独立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共110所作为评价对象,包含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等医学学科。

王辰表示,今后将结合国家科技政策进展和医学院校发展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将针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开展分类评价,进一步丰富分层分类评价研究与实践。此外,还将结合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环境,辨析学科内涵与外延,明确学科界定,进一步完善该评价体系。

(转自中国健康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