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终期评估暨后备人才工作室评审会顺利召开
8月1日,市卫生计生委召开首批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终期评估暨后备人才工作室评审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康骞,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市科委副主任梁震,市卫生计生委其余在家委领导,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李廷玉、国家卫生计生委突贡专家王学峰等10位考核评估专家出席会议,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负责人、首批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以及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人事科(处)长,市卫生人才服务中心负责同志,部分第二批、第三批后备人才参加会议。会议由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傅仲学主持。评审会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上午集中汇报,下午分组答辩。
集中汇报会上,通报了首批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情况。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全市高端卫生人才“55221”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2014年,启动了首批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项目3批,首批23名后备人才已完成1年国外进修+2年国内培养任务,成效显著。高端后备人才项目通过集聚“多维度”的坚强保障,建立“系统化”的培养模式,实施“精细化”的动态管理,提供“保姆式”的综合服务,取得了五大显著成效,一是增强了人才凝聚力。始终坚持党管人才方针,通过管理促团结、服务聚力量,后备人才的“四个意识”不断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学人文理念进一步强化。二是临床技术取得新突破。通过一年的国外理论学习、现场观摩、临床操作以及回国后临床运用和锤炼等,临床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掌握运用先进技术75项,部分填补我市乃至西部地区、甚至国内空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科研学术能力显著提升。后备人才发表论文181篇,其中SCI文章45篇;支持或参与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15项;开展学术报告399次,其中国家级154次,科研学术能力取得质的飞跃。四是国际交流合作开创新局面。搭建了中美、中德两地学术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与哈佛大学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共邀请国外进修导师来渝讲学4次。五是个人和团队价值充分实现。9名后备人才成长为科室负责人,1名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名入选高评委,7名晋升正高职称。培养下级医生276名,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114人,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64名。
会上,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作了讲话,黄明会书记对首批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项目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对后备人才取得的收获表示肯定,他认为项目设计成体系,培养目标科学精准,管理措施严格,培养成效显著。黄明会书记指出,做好卫生人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群众健康的发展需要。针对我市卫生系统高端人才缺乏、综合实力不强、基层人才引不进的现状,要坚持问题导向,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做文章,进一步改革完善人才管理、引进、激励、评价机制;要坚持共同推进,统筹高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筑高端与强基层、外地引才与本土育才、近期培养与持续培养并举;坚持重点保障,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组织、资金、政策、宣传保障,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着力培养一支守卫人民健康的人才队伍。
黄明会书记要求,“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任务艰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加快练就服务发展的本领。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讲政治,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修医德,把医德放在首要位置,修炼高尚的医德,以最优的诊疗方案、最佳的医疗技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树目标,要尽早凝练方向,并朝着目标方向坚定不移地奋进,抢占专业领域的制高点。二是增强学习自觉。勤学习,主动融入“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主管能动性。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体系,掌握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医疗技术。常总结,将学习、思考、总结融合在一起,用科研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推广。三要练就精湛医术。精诚,要做人诚恳,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病情实事求是,不滥开大检查、不滥用大处方。精艺,医疗技艺要炉火纯青,敢于创新和突破国际前沿技术,为患者提供精细化的、精准的医疗服务,同时,从医者要多倾听,给患者正面激励和信心。精心,对患者秉承“用心、耐心、爱心”三心服务,待患者如亲人,为患者提供快速、安全、少痛苦的救治方案。
会上,重医附一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郭述良、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杨玉成等11名首批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集中汇报了培养成果。考核评估专家作了精彩点评。
下午,市卫生计生委组织考核评估专家对23名首批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进行了分组考核答辩,并对申报的后备人才工作室进行了评审。 (市卫生计生委人事处、市卫生服务中心)